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21-736-0001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傳統文化如何學習  (共一集)  2014/11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21-736-000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今天我們講的題目是「傳統文化如何學習」。在全世界,古往今來,確實讓我們認識到、體會到,那些古聖先賢、老祖宗們真有智慧、有理念、有方法、有效果、有經驗,世世代代,傳到今天五千年了。這在全世界真的是稀有難逢,其他國家族群裡面沒有,只有中國有,古印度大乘佛法裡頭有。

  我們怎麼樣學習?教育的理念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目的是得定、得三昧。三昧是印度話,佛門的術語,就是括號裡頭所說的回歸自性本定,則生智慧。佛陀教育是以開智慧為目的,他的方法是有三個層次:持戒、修定、開慧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這個方法傳到中國來了,在漢朝時候,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。所以中國儒釋道的教學都重視悟性,你有沒有開悟,不是以記誦為目的。這個理念我們一定要懂,我們才能繼承傳統文化。它的方法是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你看看,讀書千遍是方法,目的是其義自見,自見就是開悟,不需要人教導。為什麼?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

  開悟,怎樣才能開悟?心定了就開悟,心要不定,生煩惱不生智慧。心要清淨,心要定,自然就開智慧,那你念的這些東西,古聖先賢的教誨,自然就明白了。這個事實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過。我們都知道,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捨棄王位的繼承權,捨棄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,他離開家去修道去了,他所表的是知識分子。這個社會上古今中外,知識分子佔多數。知識分子的特性,好學多聞,所以他就做這個樣子給大家看,十九歲離開家庭,去當一個苦行僧,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學過,一家一家去學,所有的學派他也學過。學了十二年,知道這不能解決問題,這些東西是知識,不是智慧。知識是從妄心生的,雖然有定,定功不夠。像四禪八定,這是印度普遍修的,世間禪定,沒破無明,甚至於就是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沒斷,只是用定功控制它,暫時不起作用。無明沒破,這不能大徹大悟,大徹大悟要把這三大類的煩惱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要斷盡。這要大定,小定不行。這個定,大乘教裡要求的自性本定,就是回歸自性本定。

  六祖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做了個榜樣,他沒有念過書,他不認識字。他年歲並不大,那一年二十四歲。他是個樵夫,完全靠勞力生活,砍柴,山上砍柴到城裡去賣,賣了柴拿著這個錢去買一點糧食回家養活老母親,非常清苦。我們在《壇經》上看到記載,他賣了柴,正好這個買柴的主顧住客棧,就聽到有人在念書,他在窗外聽。古時候窗是用紙糊的,現在沒人見過,現在都鑲上玻璃了,從前沒有。紙糊的窗,外面的聲音裡面能聽見,裡面的聲音外頭也能聽見。那個裡頭的人在念《金剛經》,他聽得很有味道。等他念完之後他去敲門,裡面這個念經的人就出來接待他,問他有什麼事情。他說你剛才念的是什麼?他說念《金剛經》。他說他聽到的時候,愈聽愈有興趣。這兩個人談得就很投機,念經的這位張居士對他很佩服,覺得這個不是普通人,發心全心全力成就他。知道他是賣柴的,所以就勸導他到黃梅向五祖忍和尚學習,你一定會有成就。他家裡,他一天不砍柴一天就沒生活,這個張居士非常慷慨,送他十兩銀子。十兩銀子很多,他一年也賺不了十兩,足夠他養家了。有念佛的佛友,大家幫助他照顧他母親,讓他無後顧之憂。

  他到黃梅去了,在黃梅住了八個月,八個月,他的工作是碓房裡面舂米破柴,做義工。別人看到是他在那裡做苦工,做義工,只有忍和尚知道,他在那個地方是修定,舂米是修定,破柴也是修定,不妨礙工作。像最近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,海賢老和尚是執持名號,工作不妨礙念佛。他那個工作不妨礙修定,修戒定慧,為什麼?工作是一樁事情,修福。修定是什麼?心裡頭不著相,眼見色不著相,耳聞聲不著相,鼻嗅香、舌嘗味統統不著相,這就是修戒、修定。修了八個月,功夫很深,外頭沒人知道,只有五祖老和尚知道,他自己也知道。五祖也曉得他功夫成熟了,距離大徹大悟他在邊緣上,一點就通了。這個時候宣布傳法,要每個人作一首偈子來看看,誰見性了,衣缽就傳給誰。

  這個道場裡頭沒有人敢作偈子,因為大家都認為老和尚傳位一定傳給神秀。神秀是老和尚的大徒弟,通宗通教,平時老和尚客人很多,各處來參訪的,神秀代替老和尚接見,平常也領眾修行,當然是他,那還能落到誰?別人不敢作偈子,神秀自己很清楚,大家對他期望很重。逼著他不能不作一首偈,作一首偈又不敢送給老和尚,沒把握,所以貼在牆壁上。這首偈就是很有名的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就這首偈。老和尚聽說有人寫一首偈子,去看看,很讚歎,這偈子不錯,吩咐大眾依教修行。這個偈子就傳開了,能大師在碓房裡面聽到了,就請一個人帶他到貼這首偈的地方,他說我也去拜拜,求一點福報。從這一句話我們就能夠體會到,他在黃梅住了八個月,大概只有碓房他工作的地方,這個小範圍之外他沒有去過,因為這個寺廟裡面他不熟,請別人帶路。這是什麼?老實、聽話,五祖給他的工作,碓房舂米破柴這個地方,他就沒有走到別的地方去過,這才能修定。如果是個普通人,一定廟裡各地方都去看看,都會很熟,去散散步,去看看,他沒有。所以這些文字地方要能看出來。他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真的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,他不是搞假的,搞真的。

  他拜完這首偈之後告訴別人,我也有一首偈,我不會寫字,你們代我寫一寫。他這首偈子,他一看就曉得,這首偈沒見性,他把它改了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這首偈子貼上去之後大家都驚動,也有讚歎的,沒有想到這個從南方來的南蠻子,他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智慧?驚動了五祖,五祖出來之後看到這麼多人大驚小怪,把偈子撕下來,告訴大家也沒見性,大家平復了。沒見性,把這個偈子撕下來了。下午五祖巡寮,巡寮就是這整個寺廟到處去看一遍,去看一看,叫巡寮。這就是寺廟範圍很大,住的幾千人,老和尚要看看大家生活環境。巡寮就走到碓房,看到惠能大師在舂米,就問他米熟了沒有?這就是禪機,別人在旁邊聽不出來。他說早就熟了,「猶欠篩在」,還沒有篩,最後一道,還沒有篩。老和尚拄著拐杖,在他碓上敲了三下,走了。沒人知道,惠能知道,叫他三更到方丈室來見面,這是感應。

  他三更的時候到方丈室,推門,果然裡頭沒有拴,一推就開,就進去了。老和尚看到他來了非常歡喜,叫他坐下,把袈裟包住他的身體,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徹大悟。自性是什麼樣子?他五句話描繪自性。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何期是沒想到,自性本來是清淨的,從來沒有染污過。第二句,「本不生滅」,自性是不生不滅的,自性就是真心、就是本性。第三句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樣樣它一點沒有欠缺。像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就是自性本有的,跟諸佛如來一樣的智慧、一樣的德能、一樣的相好,一絲毫都沒有差別。第四句說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就是自性本定。為什麼要修定?本來是定的,心沒有動搖過,動搖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;染污的是妄心,也不是真心。最後一句說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整個宇宙從哪來的?自性變現的。五祖一聽,行了,不用再說了,衣缽就給他,叫他趕快走路。為什麼?有嫉妒的,有障礙的。所以他走了以後,夜晚走了以後,五祖睡了三天三夜,讓他走遠,走遠遠的,也找不到他了,追不到了。三天再打開房門告訴大家,衣缽已經走了。大家就曉得是惠能,趕快分頭去找、去追,想把衣缽搶回來。能大師在中國表演,表演什麼?表演的是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他是用禪。在六根對六塵境界裡頭修什麼?修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真修!不執著就是阿羅漢,不分別就是菩薩,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,他成佛了。那麼多人都去找他沒找到,在獵人隊裡躲了十五年才出來,成就他的忍辱波羅蜜。非常好的例子。

  惠能大師是聽經開悟的,釋迦牟尼佛是修定開悟的。釋迦佛修了十二年,是知識,不是智慧,所以放棄了。他是三十歲放棄的,在菩提樹下修定,夜睹明星,大徹大悟。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的境界是相同的,用的方法不一樣,惠能大師是聽講《金剛經》。他有自性本定的基礎,所以一聽就開悟了,能說出這五句話。這五句話不是大徹大悟說不出來,真的大徹大悟。這五句話展開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;《華嚴》這一部經,大經,講什麼?就講這五句。他這五句是《華嚴經》的略說,《華嚴經》的總綱領,《華嚴經》是這五句的細說。這要得定,要開悟才行。

  所以學要一門,兩門進不去,兩門分心,三門更糟糕。跟現在教學的理念不一樣,現在教學的理念,從小,連幼稚園就廣學多聞。你看幼稚園裡頭很多科目,唱歌、跳舞、畫畫,什麼玩意都要學,好像父母看到小孩多才多藝感到很驕傲,殊不知這個方法是錯誤的。這個方法學科學行,學經教不行,學聖賢典籍不行。聖賢典籍一定是一門深入,你專攻一樣,這一樣專攻通了,沒有學過的東西也通了。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,為什麼?智慧開了,你一接觸就明瞭,不需要思索,這是智慧。智慧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外來的,你得要相信。自性是從清淨平等心裡面現出來的,所以要下功夫是清淨平等心。一門深入容易得清淨心,容易得平等心。所以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裡面的道理,自見就是開悟,自然明白了,不需要老師教。老師只著重方法,督促你每天去念,就念這部書,什麼意思不必講,等到你開悟了,你講出來給老師聽,老師給你印證,沒錯,你就畢業了;老師說還不行,繼續再念,一千遍沒開悟二千遍,二千遍沒開悟三千遍。老師教學很輕鬆,不要講給學生聽,等他開悟之後跟學生在一起研究討論,老師是過來人,他懂得。現在教背書,背書是附帶的,因為你念遍數多了自然會背,那不是教學的目的。教學的目的是得定,是得清淨心,也就是用讀書的方法把妄想放下,把雜念放下,這一部書從頭到尾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個字沒有念錯,一句沒有念漏掉,就問這個,不問別的。到開悟,意思完全明白了,小悟小的明白,大悟大明白,徹悟徹底明白。這是東方教育的理念,東方教育的方法。

  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?開悟之後。像龍樹菩薩,大徹大悟之後,他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,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部通達了。怎麼個通達法?一部經不必從頭看到尾,不必,看個幾頁全明白了。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過。你看《壇經》裡頭記錄的,法達禪師學《法華經》,也是一門深入,讀書千遍。《法華經》長,雖然只有七卷,每一卷分量都很大,一天念八個小時到十個小時只能念一遍,他念了三千多遍。你看,讀書千遍,一門深入。六祖問他:《法華經》講些什麼?他答不出來,反過頭來請教六祖。六祖說:我沒聽說過,你念給我聽聽。《法華經》二十八品,他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還沒有念完。六祖告訴他:行了,不必念了,我完全明白了。一部經,這個大經到手上,翻個幾頁就明白了。所以這一部《大藏經》,龍樹菩薩三個月讀完了,無論你問哪一部,他沒有不知道的。龍樹是中國大乘八個宗派的共祖,祖師都有他,只有他一個人,八大宗的祖先,他是門門都通,樣樣精通,不是普通的通。所以說一經通一切經通,一接觸就明白,一聽就明白,不需要去學。你要問是怎麼個學法?要持戒,要修定,要開悟。

  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,在中國流行了兩千年,但是現在我們把它拋棄掉了,我們現在看到這個非常生疏。中國把自己東西(文化)丟失了一百多年,有人說兩百年,兩百年,前面一百年疏忽,不重視了。西洋文化傳到中國來,中國人看到這些機器很稀奇、很喜歡,認為這個東西好,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造不出來,捨棄了傳統文化,接受西方科學技術的教育。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學生,回來之後對外國文明非常羨慕、非常讚歎,對中國東西不屑一顧。到民國時代,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信心喪失掉了。這一百年過得太辛苦!我正好遇到這個時期,時節因緣,還好我的家鄉安徽廬江是桐城派的基地。民清兩代,桐城學派在中國非常為大家重視,所以我們這個地區,鄉下還有私塾,還有些老秀才在這裡教學。我受過這個教育就一年,第二年改制,私塾沒有了,改成短期小學,兩年畢業,編成新的課本,古籍不念了。我只沾一點點邊緣,我弟弟小我六歲,他完全不知道,他邊都沒沾上。

  所以今天我們要學,誰肯相信中國的理念跟方法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你能接受嗎?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的方法,你能相信嗎?如果你對它懷疑,你就不能接受它。你去學,用西方人的理念、方法來學,得到的是知識,不得智慧。智慧能解決問題,知識不能解決問題。所以我們不能不把它搞清楚,不能不把它搞明白。真正相信,沒有懷疑了,那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?學生本身的條件,必須要具備佛家說的善根。善根是什麼?倫常,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這是儒家的;學佛呢?淨業三福、四弘誓願、戒定慧三學、六度,這是善根。沒有這個善根,難!怎麼學法?有善根,還要有福德,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。福德是什麼?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是福德,這是我們講的稟賦,你有這個根。

  學習的態度,學習的心態關係你的成就。這種心態現在很少,那就是真誠、清淨、恭敬。現在人妄心,心浮氣躁,心浮氣躁就沒有真誠、沒有清淨,他的心是染污的、是浮動的,他定不下來。為什麼?他從小沒有受過訓練。大概現代人從小長大,他接觸最多的,天天接觸的,無時無刻不接觸的,電視、電腦,小孩也玩電動玩具。電腦教他什麼?網路教他什麼?都是教他負面的,殺盜淫妄。他天天受這個薰習,真誠心沒有了,清淨心沒有了。沒有恭敬心,不孝順父母,不尊重師長,這到哪裡學?有好的老師想教你,你不具備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不具備這個條件,再好的老師沒有法子教你。

  我沾了一點邊緣,所以方老師教我;如果我沒有真誠、清淨、恭敬心,方老師不會教我,頂多你到學校旁聽就好了,怎麼可能單獨教你?那我這個真誠、清淨、恭敬真到位了嗎?不到位。我跟大家講實話,在我的前一輩,我的長輩,我的父母那一輩、老師那一輩,他們的真誠、清淨、恭敬心至少可以打七十分,他學到東西;我呢?我說老老實實話,我只有三十分,不及格。三十分老師就教我,大概我比學校的學生,現在學校的學生大概只有三分、五分,我這三十分比他多很多。所以我遇到這三個老師真是善知識,方東美先生、章嘉大師、李炳南老居士,他還肯教我,就是我還有這麼一點點樣子。這十二個字: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、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老師傳法就憑這個條件,你有這個條件,他要不傳法給你他有罪過;你沒有這個條件,他想傳給你,你不能接受。

  現在學校的學生,我在國外見過,一些老教授告訴我,他們聽講課的限度只有十五分鐘,十五分鐘之後心不在焉、東張西望。我向他們請教,你們怎麼教?說說笑話,跟學生們在一起聊天,不講東西了。為什麼?沒人聽。現在教學滑坡,一代不如一代。所以我心裡常常在想,二十年之後,大學沒教授了怎麼辦?沒老師了。不但大學沒老師,可能高中就沒老師,小學、初中還有,高中就沒有了,那怎麼辦?我看到用光碟教學,現在還有一些老師,科學技術發達,上課的時候都錄像,錄的這個東西可以將來在課堂裡面代替。自己真正學,把老師講課的光碟帶回家,一遍一遍的看。像我勸導我們淨宗同學看海賢老和尚的光碟,一天看三遍,一年不間斷,這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;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你真能每天看三遍,一年不間斷,一天念一萬聲佛號,往生就有把握。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法,海賢老和尚教導我們的方法。

  學經教也用這個方法,你想學什麼經,找一套完整的錄像帶,回家就用這個方法,一面看一面聽,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恭敬心。你要聽到一千遍有悟處,不能大徹大悟,有小悟。小悟就懂得了,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,你講這部經就會講得很好,不會講錯。就是一部完整的光碟,在從前是錄音帶,現在是光碟,用這個方法修。印祖告訴我們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」,誠敬裡頭包括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得一分利益;「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你能得多少不是老師,是你自己悟出來的。古人用這個方法,現在人用這個方法一樣開悟。所以我們細心觀察海賢老和尚的光碟,你能看出來他什麼時候得功夫成片,什麼時候得事一心不亂,什麼時候得理一心不亂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他能做到,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這個題目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