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一一三卷)  2003/10/1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113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四聖諦品」,鄰次十界第五段,東北方攝取世界,苦聖諦第八句看起:

  【或名深重根。】

  這也是苦聖諦的別名,根,要是深根,很不容易拔除,都是形容苦報。為什麼說它是『深重根』?果中有因,因中有果,因果是一不是二。人在順境善緣,得意的時候,很容易引發貪愛的煩惱,慳貪煩惱於是生起來了;人要是處逆境惡緣,瞋恚的煩惱很容易生起來。貪愛是餓鬼道的業因,瞋恚是地獄道的業因,諸位想想,幾個人在接受果報的時候,依舊能保持住平常心不起煩惱習氣,這樁事情除了聖人,凡夫做不到。所以,凡夫在六道裡面接受輪迴的果報,同時又造深因,這稱之為「深重根」。

  苦果很不容易拔除,苦因很難斷滅,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眾生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不能出離。佛菩薩大慈大悲只能夠教導,至於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那是眾生自己的事情,誰都幫不上忙;佛菩薩幫不上忙,上帝、神聖也幫不上忙,這是事實真相。佛菩薩慈悲,永遠沒有間斷的為眾生現身說法,說出事實真相,做出看破、放下的樣子,讓我們聽了、看到了,能覺悟過來,也像佛菩薩一樣,這樣就能夠離苦得樂。

  從名字上「深重」這兩個字,這兩個字顯示這樁事情很嚴重,要出離不是容易事情,要有信根,佛法裡頭講五根、五力。根從哪裡生的也要清楚,根、力的基礎,所依的是「三十七道品」前面的三科,四念處,四正勤,四如意足。修學有次第,不能夠躐等,我們今天修學,真的,前面這個三科十二品疏忽了。從哪個地方生起?從五根、五力生起,所以,「根」永遠生不出來,「力」就不必說了。我們的信沒有根,我們的念沒有根,這是念佛為什麼得不到功夫成片。古人常講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反省,認真檢點毛病到底發生在什麼地方?這就是佛一般常講的。

  四念處是正確的人生觀,正確的觀念;四正勤是斷惡修善的樞紐;四如意足是知足,知足常樂,知足你才能放下。所以,四念處是看破,四如意足是放下,然後五根五力才真正能生得起來,「深重根」才能夠拔除。下面一個名號。

  【或名隨心轉。】

  理如是,事也如是,六道果報、因緣都是『隨心轉』。心隨著煩惱習氣轉,隨著妄想分別執著轉,就把一真法界轉變成十法界。十法界裡面十個不同的境界,完全隨著你的煩惱習氣,隨著你迷悟的淺深,這十法界裡頭有升,有往上升,有往下墜落,因此教導比什麼都重要。所以,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做好事,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,無比殊勝的好事,是教人覺悟,是教人放下萬緣,提升自己的境界,這是第一等好事!無與倫比的好事!

  世尊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學教這個,在經典裡面,世尊告訴我們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,也是這樁事情!我們再細心觀察世法裡面的聖哲,世間各個不同宗教裡面的典籍,也是說這個。這正是諺語所謂,「英雄所見,大略相同」,都是見到諸法實相。所以,我們的心要清淨、要善,儒家講止於至善。我們這兩年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純淨純善,純淨純善所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。十法界裡面,四聖法界雖善不純,六道裡面善少惡多,所以脫離六道輪迴的苦報相當不容易。「隨心轉」這一句知道的人很少很少,真正知道了、認識了,這個人永脫輪迴的機緣他就遇到了。只要他認真努力學習,脫離三界六道,往生諸佛淨土,這一生當中能做得到。

  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名詞,一定要知道「隨心轉」,天天都在轉,念念都在轉,念念與性德相應。究竟圓滿的相應,古來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,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這一句六字洪名。為什麼?他是性德的名號,念這一句名號,性德全體彰顯。不明白的人常常念,念久了自然會明白;已經明白的人念六字洪名,受用與日俱增。這一句名號裡頭真實智慧、真實功德、真實的受用,諸佛讚歎!我們今天說實在話還沒有這個認知,為什麼?我們念佛很懈怠,我們沒有做到一門深入,沒有做到二六時中功夫不間斷,這個原因就是對於這個法門、這個名號認識、知道得不夠。這個時候怎麼辦?夏蓮居老居士告訴我們讀經,聽經、讀經。

  所以,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為什麼世尊天天為我們講經?原因就在此地。幫助我們認識諸法實相,明瞭通達諸法實相,我們的五根五力就生起來了。五根五力,就是三十七道品,都是自己自性裡頭本具的性德。佛陀為我們演說,我們這才豁然明瞭,性德顯現是本來具足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。這個時候就有能力轉境界了,有能力轉境界,修行這樁事情不必別人說了,也不用別人來勸導,自自然然一帆風順。我相信你會像諸佛菩薩一樣,選擇淨土法門,一生快速的圓滿成就。在這一段最後一句。

  【或名根本空。】

  『根本空』是從性上講的,從體上講的,佛法裡頭常講萬法皆空。這也是苦的意思,苦諦的意思,真正通達明瞭契入這個境界,這是聖人不是凡人,苦諦,有諦無苦。這個意思前面說過,迷的人有苦無諦,小聖有苦有諦,大聖有諦無苦;總而言之,迷悟不同。這個事實真相要認真的學習,要細心去觀察、去體會,觀照入微,離苦得樂就是真的了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證得。在哪裡?就在現前。現前的事相沒有改變,但是知見不一樣了,受用不一樣。為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沒有了。

  凡夫在六道裡面,佛常常講三界是苦海,尤其是欲界,三大類的苦統統要受,真正是苦不堪言。妄想分別執著是重擔,哪個人沒有?人人皆有。只有真正覺悟的人,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這是把這個重擔丟掉了,知道這個重擔虛妄,一文不值,害死人!害得我們長年累劫不能見性、不能自由、不得自在。這一放下,性德就現前了,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常樂我淨,逐漸逐漸體會到了,逐漸能契入了。這個時候離苦得樂,得什麼樂?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孔老夫子講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那個悅是得樂。世出世間聖人這些話都是形容離苦得樂,他真的得到了。

  所以,如果你要不真正契入「根本空」的境界,你做不到,做不到就是你放不下。天天聽講、天天讀誦還是放不下,這是什麼原因?聖教薰陶的時間不夠。我們的煩惱習氣就像一根木頭千百年來都泡在水裡頭,濕透了,現在我們把這根木頭從水裡頭撈出來,燒一把火想把它點燃,談何容易!火再強、再猛烈,到火滅了,它還如如不動,它濕透了!我們今天的狀況就像這個樣子,那要怎麼辦?要有耐心,要有信心肯定能夠點燃,能夠燃燒掉。那用什麼?烈火,放在煉鋼爐子裡面去燒,煉鋼爐子的火不滅,晝夜不滅。長時間的去燃燒,真的它的水分被烤乾了,這根木頭燃燒起來了。

  所以我們今天曉得,天天聽經、天天讀經,煩惱照樣起現行,功夫依然不得力,這是正常的。不要著急,不要害怕,只要有信心,只要有耐心,加強薰習。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,我只天天讀經、聽經、念佛,煩惱習氣斷不斷不要去理它,智慧開不開也不要去理它。只要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所謂是水到渠成,自然成就。要多久時間不要問,不要去理會它,你心才純淨純善。至於什麼時候契入,那是你的善根福德,過去生中善根福德不足,現在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把善根福德加強,怎麼加強法?每天讀誦、聽經、念佛,這就是加強。受持、讀誦可不能間斷,間斷就難了,決定不間斷。

  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,精神體力有限,不能不休息,這個沒有關係。累了的時候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立刻接著幹,這個重要,非常非常重要。你能這樣做,三年五載業障漸漸消除,福慧漸漸增長,從哪裡看?從你用功的時間上看。初學,休息的時間多!慢慢功夫得力,你休息的時間自然減少;換句話說,受持、讀誦的時間逐漸逐漸增加,增加到最後,一天也許兩個小時休息的時間就夠了。

  我們還聽說,在中國大陸確確實實有些老修行人,長年不休息,除了吃一點東西之外,他功夫不間斷。他在念佛堂裡面拜佛、經行,日夜不間斷。有人不相信,在窗戶外面看著,看著他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。當然他有功夫,我們外面看的人沒有這個功夫,怎麼辦?輪流,我們輪班輪流來看他是真的還是假的!看上幾天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也許他在念佛堂念一個星期、兩個星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,他是不是整年的二十四小時不中斷?咱們再多邀一些人輪流來觀察,結果發現確確實實他整年都不間斷。

  這個給我們證明,佛在經上講,五欲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睡眠可以斷掉的,這五種東西自性裡頭沒有。所以欲界天,五欲欲界天有,愈往上面去愈輕愈淡薄,愈往下面去愈嚴重,這就是迷悟有淺深,迷得深的人業障重,迷得淺的人業障輕。業障輕,對於五欲的要求少,愈上去愈少、愈淡薄,到色界就沒有了。所以,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,一年到頭他不吃東西,他沒有睡眠,他精神飽滿。色界天就如是,又何況諸佛菩薩!所以如果將來你有機緣到色界天去觀光旅遊,你會看到色界天人有宮殿、有寶座,決定沒有床舖,他們沒有睡眠。在欲界住的習慣的人,到那裡去感覺得很驚訝,他們為什麼不吃飯?為什麼不睡覺?

  如果我們回歸自性,回歸性德,這個欲念斷掉了,完全沒有,真是一切法從心想生,念頭沒有了,就完全不需要了。在這個世間也起作用,我們看到有學佛的同學持午的,晚上不吃東西。除了喝水之外什麼都不需要。他念頭上沒有了,真的他晚上餓不餓?不餓,很正常。甚至於早晨這一餐也不需要,像世尊他們僧團當年在世,日中一食,精神、體力正常。他們那一餐不是自己煮著吃,他們去托缽,托缽去化緣要走路。走路的距離也不近,大概就是三里路到五里路,三里路,往返六里,五里路,往返十里。走路,我們知道,經行,他的時間沒有空過。我們念佛人走路是念佛,一步一句阿彌陀佛,或者是兩步一句阿彌陀佛,這都沒有關係,隨著各人的習慣。

  現在在念佛堂,念佛堂是用念佛機來帶領,我們大家念佛的速度、音調都跟著念佛機,這樣就很整齊。大概我在這個念佛堂念佛,一個字一步,阿彌陀佛,一個字一步。我們現在的先祖紀念堂,這個紀念堂不大,我進去念過幾次,一圈正好一百零八步。外面走廊上我還沒有走過,所以,早晚我們繞佛在外面繞,好,因為早晚,教室裡頭沒有人在使用,不干擾,我們在外面繞,這個圈子大。教室裡頭有人在上課,有人在使用,我們不干擾他,我們就在佛堂裡面繞佛。

  所以,功夫不可以間斷,不要夾雜妄想,不要求一心不亂,也不要求功夫成片,老老實實這樣念下去。念到妄想分別執著真的伏住了,它不是斷,伏住了,它不起現行,決定有一天你就契入三昧,你就入了境界。如果常常想著「我為什麼還沒有得一心?我為什麼還沒有得功夫成片」?這個麻煩了,為什麼?這叫夾雜,這把你的功夫破壞了。或者有人,「我天天念佛,佛怎麼還不來」?這都不行,這都是夾雜,都是障礙。所以要記住純淨純善,唯有純淨純善沒有障礙。到無障礙的時候,境界才能現前,有一絲毫夾雜都是破壞你修學的功夫。所以要徹底放下,功夫要做得純,要做得淨,與「根本空」相應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下面一段,我們將經文念一遍。

  【諸佛子。所言苦集聖諦者。彼攝取世界中。或名貪著。或名惡成辦。或名過惡。或名速疾。或名能執取。或名想。或名有果。或名無可說。或名無可取。或名流轉。】

  到這裡是一段。這一段是講「集諦」,前一段講的是果,這一段講的是因;有果必有因,有因必有果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因果綿延無有窮盡。這是說明為什麼有輪迴,輪迴永遠不斷,真的因就在此地。佛告訴我們了斷,果上是做不到的,一定要在因上,因斷了,果就沒有了。我們在受果報的時候,在這裡頭不再造因,那是一個出路;受果報的時候依舊不間斷的在造因,那就難了,輪迴永遠沒有超越的希望。

  我們現在看看『攝取世界』,第一個集諦的名字是『貪著』。確實佛教菩薩修行證果,第一樁事也是要斷「貪著」。貪著是六道輪迴的根,如果不能夠捨離,它在造六道輪迴的果報。宗教裡面講這個世界眾生是上帝造的,神造的;在我們佛法裡面,三界六道誰造的?貪著造的。如果我們自己把貪瞋痴真的斷掉了,三界六道就沒有了。就像永嘉大師所說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夢裡有貪瞋痴,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貪瞋痴裡頭現這些現相。貪瞋痴要是斷掉了,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了,三界六道的現相沒有了。所以,這個相是個假相,是個幻相。

  般若經裡頭說得好,夢幻泡影,三界六道是夢幻泡影,不是真的。這個夢幻泡影從哪裡起來的,佛給我們講,從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,見思煩惱的根,就是「貪」這個念頭。所以,佛教菩薩對治這個煩惱用布施,布施是專門對付貪著的一服良藥。貪著沒有了,布施波羅蜜圓滿了,這個意思你要懂。布施圓滿,絕對不是說所有眾生我都布施到了,不是這個意思,那是你做不到的事情,而且那個貪著並不能斷掉。

  有人布施貪圖福報,不但不能斷貪著,增長貪心。聽說財布施得財富,他為了要得大財富,他才去修財布施,這不但不能斷貪心,是增長貪心,那是大錯特錯。這樣子他布施能不能得福報?能,不是不能,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但是,他所得的很小,不大。如果把貪著斷掉,他得的福就太大了。為什麼?明心見性。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的相好、無量的財寶,他統統都得到了。所以捨貪著,你得到的大,無限大,不可思議。你要是為了貪著而去修布施,你也能得到財富,得到的小。那個得到跟你布施的恰恰相應,或者還有一點利息,還多一點。但是你不能得到遍法界虛空界稱性的相好光明,這個你得不到。你不能夠永脫輪迴,永脫十法界界,這個你做不到。

  所以,人不能沒有智慧,不能不覺悟,有智慧、覺悟,你所得到的不可思議。有沒有「得」的那個念頭?念頭都沒有,你說多清淨!這叫至善,止於至善。有個得的念頭,不要說貪,有個得的念頭就不清淨,就夾雜!所以,沒有得失,沒有慳貪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,確確實實不起心、不動念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事一切照做,跟十法界裡面眾生和光同塵,無二無別,但是用心完全不一樣。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真正覺悟的人,他從來也沒有起心動念過,哪來的分別執著!同樣生活在一起,境界不一樣。一個住實報莊嚴土、住常寂光淨土,一個住凡聖同居土,同是一樣的,事是一樣的,境界不一樣,受用不一樣,苦樂不一樣。迷的人真苦,覺的人沒有苦,沒有苦才叫真樂。有苦有樂,那個樂也是苦,只是苦樂兩邊都離了,那叫真樂。

  這個境界不好懂。六塵境界六根對六塵,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,可以欣賞,可以受用,這裡面沒有七情五欲。七情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,沒有,覺悟的人決定沒有;財色名食睡,絕對沒有這個念頭。只生智慧不生煩惱,就如六祖能大師跟五祖說的話,「弟子心中常生智慧」。跟大家生活一樣,他也分到一份工作,碓房裡去舂米、破柴,這是他幹的活,跟大家一樣吃飯,一般生活,他不生煩惱。不生煩惱就是不生七情五欲,他不生這個,生智慧。

  生智慧是生什麼?生清淨心,生平等心,生正覺心,生慈悲心,這是智慧。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教就是他的境界,常生歡喜心!那就是決定沒有一絲毫貪著,他有真實智慧,念念為正法久住,念念為眾生得度,他是為這個來的。為這樁事情有願沒有念,妙就妙在這裡,那個願有!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他真有願,他沒有念頭。念是煩惱,念是妄想,所以他不夾雜。遇到緣他就起作用,就起現行,什麼緣成熟,什麼願就現前、就起用。這裡頭奧妙極了,我們要細心觀察,要細心體會得,自然就有受用,知道怎麼樣學習。

  凡事是在自己心地上用功夫,不在外面,所以佛法稱為內學,佛教的經典也叫做內典,這個意思我們要懂。普度眾生是從一個點做起,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建立正法,是從鹿野苑五比丘做起的。一直到今天,印光大師教導我們,還是一個點,道場住眾以二十個人為額度,也就是說,不要超過二十個人。這個小道場做好了,就普度眾生,為什麼?它是一個模範,它是一個典型。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你想修行證果,你就照這個樣子,中國大陸的術語叫樣版,這個小道場是個佛教的樣版,這就成功了。

  裡面修行人不多,人人身心清淨,純淨純善,跟大眾接觸和光同塵,真誠、清淨、正覺、慈悲圓滿的顯露。清淨,一塵不染;平等,沒有高下;正覺,決定不迷;慈悲是真誠的愛心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不能把道場發展到很大很大,很大很大麻煩就來了,為什麼?心不清淨!心不清淨你就迷了,你迷而不覺,你就邪而不正,你就染而不淨,自他統統破壞掉。所以說道場真的愈小愈好。我們非常羨慕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,你們看看《西方確指》,他只有十二個人,天天在一起講經說法,真的個個成就。這個我們不能不懂,不能不知道!

  我們今天講到要擴大教學的效果,能夠幫助世間許許多多想求得正法的這些善友們,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網路,可以利用衛星電視。最近我在新加坡聽到,最新的科學技術可以把網路跟衛星電視連在一起,已經開發成功。網路跟衛星連在一起,他就不要另外裝天線,網際網路可以直接將衛星的畫面下載到他的電腦裡面,他就能看見,這太方便了。我們希望「華藏世界」留意這樁事情。如果我們有這麼一個新的技術,這個資訊傳播的效果真的是大幅度的擴大,但是我們自己還是在小道場,永遠在這個地方修行,這一生決定取得很好的成就。自利就是利他,真正的利他。如果我們自己把這個道場擴大,實在講自他都不能得到利益,得到什麼?熱鬧而已。香火鼎盛,人眾很多,清淨心找不到,平等心找不到,一個找不到,全部都失掉了;真誠沒有了,正覺沒有了,慈悲沒有了,統統都失掉了,那個損失太大太大。

  所以印祖教導我們志同道合,最重要的六和敬,六和敬裡頭最要緊的是見和同解,現代的話說建立共識。大家真的能有共識,我們找一個小的地方建個念佛堂,現在建念佛堂,我建議同學建先祖紀念堂。先祖紀念堂就是念佛堂,不必很大,就像我們這個樣子就很好,費用不多。我們兩邊,這棟房子兩邊是教室,如果諸位真的要修行的話,你整個的建築就像我們現在這東源堂一樣,這麼大就夠了。當中是佛堂,兩邊一邊做宿舍,一邊可以做齋堂,有個小廳,就這麼大就夠了。道場小容易維持,遵守印光大師的教誨,決定不化緣,化緣心不清淨。你要化緣,你就不能不看人的臉色。不化緣,不做法會,不講經。

  聽經,你可以選擇一部經,我們修淨土,或是選擇《無量壽經》,或是選擇《彌陀經》,用講經的光碟就行。每天播放兩個小時,一遍一遍重複的來聽,一門深入。聽經的時候也是念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沒有懷疑,沒有夾雜,沒有間斷,每天兩個小時聽經之外,統統是念佛。這個道場第一殊勝,決定不攀緣。真修行,要像遠公大師一樣(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廬山遠公),結界,虎溪為界,不出這個界限,心是定的。我們在圖文巴,我們的界限就是以圖文巴這個區域(市區)為界限,這個小城在山上,我們不下山,這才能成功!把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貪著的念頭,斷得乾乾淨淨。

  我想我們有這個共識的同學,在家出家,我們在此地建立淨宗道場,如果還放不下的,你可以到別的地方去。到我們這邊來參學、小住共修幾天,我們歡迎,但是我們這個道場不大,一切都有限,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規劃起來,這個地方能夠接待多少同參道友。常住二十個人,我們能夠接待一些同參道友跟我們在一起共修,我們很歡迎。我們也鼓勵同參道友們,將來回到你們自己住的地方,也像這樣子建立小道場,成就真實功德。

  下面第二個,『或名惡成辦』,「成」是成就,「辦」是辦事。你成就所辦的是負面的,不是正面的。再說得具體一點,這個惡,是與性德相違背的。如果以《十善業道經》為標準的話,那就非常明顯,你們成辦的是什麼?殺生、偷盜、淫欲,現在社會上是不是這樣的?我們在電視報導之中看到,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地方出產很豐富。遠海出產什麼?海鮮,居住在江、湖附近,水產豐富。觀光旅遊到那個地方欣賞他們的海鮮、河鮮,當場要殺活的來吃,這是「惡成辦」。

  殺生是惡,偷盜更普遍!念念當中想到怎麼樣發財,最普遍的,研究怎樣能夠走法律的漏洞,少繳一點稅。稅收是國家的財富,偷稅、漏稅、少報稅這是屬於偷盜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詳細,偷盜,你要是偷一個人的,將來還債,還一個人,容易。如果你要是偷國家的,偷公眾的,那麻煩大了。你要是偷國家的,這個國家每一個納稅人都是你的債主,將來每個債主你都得要還,你還不清,你的債主太多了。所以,佛在經上是講真話,告訴我們公共的東西不能偷盜,那個罪很重。寺院庵堂三寶東西不能偷盜,為什麼?它是十方供養的,那個債主數不清的,比一個國家人口還要多,它沒有國家界限,這個結罪很重。《地藏經》上佛說得很好,你造五逆十惡罪,佛都能救你;你偷三寶物、常住物,諸佛沒有能力救你。我們要相信佛不妄語,佛說的話句句是真實,這個事情決定做不得。

  也是在最近有個同修告訴我,講到生病看醫生,他很感慨的說,從前學醫是仁心仁術,他是救人的,醫生是救人的。這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確實是這樣的,凡是發心學醫道的,心地非常仁慈。學這幹什麼?救人。他說現在不是,現在醫生謀財害命。這個話說起來提醒我了,韓館長當年在世,她的眼睛不好,在台灣找到一個在台北很有名的眼科醫生給她治。治了幾年,好像是治了三年,每個月去看一次,有的時候看兩次,跟這個醫生都很熟悉,常常往來。但是這個眼睛是拖了好幾年,為什麼?每次去診斷醫藥費都很高,月月給這個醫生去送錢,醫生不肯給你治好,治好怎麼樣?你不來了。

  有一次有個緣到高雄去,到那邊去作客,眼睛不舒服,高雄那邊也有個大夫,去看的時候三次就治好了。這才恍然大悟,台北那個醫生不是不高明,不是不能把她一次治好,一次治好就沒有錢,她就不再來了。他讓你慢慢的受苦,讓你月月送錢給他,謀財害命!現在的醫生真的他有技術,他沒有道德。你就是要錢,你明說,「我一次把你治好,要你一百萬,一百萬拿來,我一下子就給你治好」。不要還是收一百萬,分做十年來收,讓人家受十年罪,這真缺德。許多看到生病的,病得很重,在醫院門口,沒有錢,醫生走來走去問都不問,就像沒有看見一樣。

  現在世界是這麼一個世界,惡成辦的世界,果報是災難,大災大難,所以最近半個世紀當中常常傳說世界末日。社會要都是惡成就,善不能成就,這個世界怎麼會沒有末日!我們要怎樣能夠避免這個末日?印光大師教我們修行的方法就行,我們並不逃避,我們是希望有成就,災難來了,真正能往生極樂世界,無論什麼時候有災難來,什麼時候就能走。

  這樁事情使我們想到宋朝瑩珂法師,最好的榜樣。我們如果學會了,進念佛堂三天三夜不眠不休,也不要吃飯,也不要喝水,念個三天三夜,真誠心去念,懇切的願望去念,就會把阿彌陀佛念來。他是一個破戒、惡作、不守清規的出家人,但是他有一個好處,深信因果。他自己常常反省自己的業障深重,沒有辦法控制自己,天天還要造惡業,想一想這樣的心行將來必定墮地獄。想到墮地獄,他就害怕、恐怖了!知道地獄苦。於是請教同參道友,像我這樣嚴重罪業還有沒有救?有什麼方法救?同參道友也不錯,給了他一本《往生傳》,叫他去看,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。

  所以下定決心關起房門一心念佛,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。佛來告訴他,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你好好的用功,十年之後,我來接引你。瑩珂法師見了佛,歡喜,跟阿彌陀佛說「十年陽壽我不要了,因為我自己的煩惱習氣太重,禁不起外面誘惑,這個十年我又不知道要造多少罪業,算了,我不要了,我現在就跟你走」。阿彌陀佛就答應了,「好!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」。果然三天之後,阿彌陀佛來接引,他往生了,他也沒有生病。這個例子給了我們信心,十足的信心。所以,世界末日我們不怕,災難現前了,我們就學瑩珂一樣。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,我們有把握能往生,乘著這個機緣永脫輪迴,永離十法界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去了。我們在這裡,小環境能修成,到極樂世界是大環境,現在不能搞大,現在搞大,極樂世界去不了。現在要小,愈小愈好,省心省事,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,不能不懂這個道理。

  所以,平常要細心觀察、思惟、衡量輕重得失,什麼是有利的,什麼是有害的,方方面面都要顧到,然後真的是一門深入。決定不走岔路,決定不入歧途,一條路、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放下身心世界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我們今天要淨土成辦,「善成辦」不是也是好事情嗎?現在沒有緣,機緣不成熟。現在在這個世間機緣成熟的是惡成辦,惡的緣太多,善的緣沒有,一定要懂得,才會有真正成就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