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劉素雲老師複講  (第十三集)  2018/3/20  中國  檔名:56-214-0013

  尊敬的各位同修,大家好,阿彌陀佛!今天這節課我們講第四品經文:

  「法藏因地第四」,下面我們首先解釋兩個名詞,第一個名詞是「法藏」,法是指世出世間一切萬法,藏是含藏的意思,自性中含藏一切萬法,故稱為法藏。法藏是阿彌陀佛成佛以前的法名。第二個名詞「因地」,從凡夫地初發心修學,一直到圓滿成佛以前,這一段修學期間叫因地。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佛告阿難。過去無量不可思議。無央數劫。有佛出世。名世間自在王如來。應供。等正覺。明行足。善逝。世間解。無上士。調御丈夫。天人師。佛。世尊。在世教授四十二劫。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。】

  看這段經文裡有關詞句,『無央數』是指無盡無量的數量,再說一遍,「無央數」是無量無盡的數量,是形容極長的時間。『世間自在王』,世間就是指人事環境和物質環境,能夠在這兩種環境中都得到圓滿的自在,稱為「世間自在王」。『如來』,今佛如同古佛再來,所以稱為「如來」。以下是佛的十種通號,表現一切諸佛都具足這十種無盡的德能,下面就逐一的給大家介紹一下佛的十種通號。『應供』,應是應當,供是供養,因為佛是世間德行、學問最圓滿的人,應當接受一切眾生的供養。『等正覺』,平等正確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。『明行足』,明是智慧,行是德行,足是具足,佛的智慧、德行都圓滿具足,所以稱為「明行足」。『善逝』,善是善巧,逝是遠離妄想、煩惱、分別、執著,佛能善巧教化眾生而又不分別、不執著,所以稱為「善逝」。

  『世間解』,佛對世間一切法的事理,都能通達了解,所以稱為「世間解」。『無上士』,具有最圓滿德行的知識分子,佛是具足圓滿德行的知識分子,所以稱為「無上士」。『調御丈夫』,「調御」是調伏制御,佛以大丈夫力說種種法,能調御制伏一切眾生的煩惱令得大涅槃。『天人師』,天是天界,人是人間,佛是天上人間模範老師,所以稱為「天人師」。『佛』,經題上已經講過,覺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,稱為佛。『世尊』,具足上面十種智慧德能,為世人所尊崇的稱為「世尊」,意思是世間所尊敬的導師。前十種德號是佛的別稱,「世尊」是佛的總稱。『教授』,是教導傳授,也就是教化眾生。詞語就解釋到這裡。

  下面我們看經文,「佛告阿難,過去無量不可思議,無央數劫」。這幾句經文是講時間太長,我們沒有辦法計算,我們看了這幾句經文,知道時間很長很長就可以了。「有佛出世,名世間自在王」,有佛出世,就像三千年前,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一樣。在無量劫以前,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,他的名號叫世間自在王,這個名號就好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樣。佛是通號,但是名號是不可以通用的,是每尊佛所特有的。佛,任何人都可以稱,但是不能有第二個人稱釋迦牟尼佛,因為佛的名號是因眾生的根性而建立的。比如說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為什麼定了這麼個稱號?是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兩個特點,一個特點是娑婆世界的眾生,沒有仁慈,自私自利,所以要標榜仁慈。第二個特點,娑婆世界的眾生心思很亂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所以就要標榜寂默。

 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,就是對治娑婆世界眾生這兩個特點的,也就是這兩個病的,釋迦牟尼佛的號是對治眾生病的,是一服藥。為什麼?因為釋迦兩個字就是仁慈的意思,牟尼就是寂滅的意思,也是寂默的意思,所以這名號是對治我們眾生這個病的。世間自在王這尊佛他用這個名號是表明什麼?表明這尊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,那個時候的眾生相當保守,保守就是不自在,所以這尊佛用世間自在王做為自己的名號,自在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自由自在。下面的十種通號,任何人成佛都有,這十種德號顯示如來果地上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才藝,因此,他有能力教化眾生,為天人師。

  下面給同修們具體說說佛的這十種名號,第一個名號「如來」,如來是佛的通號,一切諸佛都有。世間人認為如來佛最大,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,可能這個誤會也有它的影響。為什麼?我們都看《西遊記》,《西遊記》裡有如來佛、有孫悟空,孫悟空那麼大的本事,但是他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,是不是大家就以為如來佛最大?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好,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,這個解釋是非常圓滿的。如,用現代的哲學名詞來說,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;來,就是指宇宙萬法的現象。這個本體和現相是什麼關係?現相是本體之現相,本體是現相之本體,體相是一不是二。就是說體如其相,相如其體,所以叫諸法如義。這麼說可能大家不太容易明白,舉個例子,老法師經常舉這樣的例子,是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就是如來兩個字的本義;換句話說,他明瞭的契入了這個境界。

  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,怎麼解釋?比如說金子它的本體是一樣的,但是用這金子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形相來。比如說我們買一串金項鍊、買一個金戒指,大家看金項鍊是金項鍊的樣子、金戒指是金戒指的樣子,這個相是不一樣的,但是它們的本體是一樣的,本體都是金。用這個例子來說明,大家就能夠聽懂。所以用這個例子說明什麼?說明一切萬法體用一如,性相不二,無實無虛,不一不異,這才稱之為佛,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,稱之為如來。佛經上說如來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,佛佛道同,絕對不會出現一尊佛他所講的道理,跟從前的佛說得不一樣,不會出現這種現相的。因為佛佛道同,今佛跟古佛所講的完全一樣,猶如古佛再來,故稱為如來,這是第一個德號。

  看第二個德號「應供」,佛是世間德行、學問最圓滿、最具足的人,他應該接受九法界有情眾生的供養,所以稱為應供。供養佛,佛是真正的福田。有人問,現在佛不在世,我們供養佛像能得到福嗎?老法師的回答是亦有福、亦無福,這六個字是師父給我們的答案。怎麼說亦有福、亦無福?師父告訴我們,關鍵是在你的供養如不如法,如法的供養有福,不如法的供養沒有福,這就是師父老人家給我們的答案。首先我們要清楚,佛在世間他的身分是教育家、是老師,他來到這個世間是教化眾生的。佛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這是他最快樂的事情,看到學生將來有成就為社會、為國家建功立業,這是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,是他最安慰的事情。他不是為財富,不是為名利,他的物質生活很簡單,精神生活則無比豐富,這就是和我們凡夫的差別。佛的物質生活非常簡單,精神生活無比豐富,佛是世間最偉大的導師,教導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當然值得我們的尊敬與供養。如果我們把佛像當作神明來供養,天天向它求升官發財、求家親平安、求考好學校、求找到好工作,等等、等等這些個求,你就沒有福,因為這是迷信。不但沒有福,而且還有罪過。所以我們大家要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,我們每天究竟向佛都求了些什麼?

  藉著這個機會,想再說說關於開光,現代人是完全錯解了開光的真實含義,完全弄顛倒了,現在的做法是佛像建造好了,請一位法師或者多位法師來給佛像開光。說佛像不開光就不靈,真的是這樣嗎?大家想一想,如果法師給佛像開光就靈,不開光就不靈,那我們就不必拜佛像了,拜誰?拜給佛像開光的法師,那不更靈嗎?所以我用這個道理給大家說,希望大家能夠聽得明白。什麼是真正的開光?開光的真實意義,是為供養佛像的人,說明供養這尊佛的真正意義,這叫開光。是藉這尊佛像開啟自己的自性光明,什麼意思?就是說不是我們給佛像開光,是藉這尊佛像為我們自己開光。開什麼光?開啟自性的光明,這是絲毫沒有迷信的;如果說我們為佛像去開光,那這是迷信。比如說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有兩個意義,一是報恩,尊師重道;第二個是見賢思齊,他成佛了,我為什麼不能成佛?他是我們的老師,是我們的榜樣,我們要向他學習,這是我們供養佛像的真實意義。

  說到開光,我想起了一件事,就是我姐姐劉素青老菩薩往生的時候,往生之後我們曾經有個簡短的告別儀式,在那個告別儀式上,我有一篇簡短的告別詞。就這篇告別詞,真的不是我自己想出來,是佛力加持寫出來,我覺得這是佛菩薩借我的嘴,把這個真相說出來。特別是那個告別詞裡有四句話是關於開光的,那四句話絕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。哪四句話?是這樣說的,「不用開光光自開,誰能為佛把光開,本末顛倒多少載,今朝明理改過來」。這四句話我知道以後,我覺得太奇妙了,因為在這之前沒有這個先例,都是俗家的有個俗家的開光詞,佛家的有佛家的開光詞。以往我們送同修往生,開光都是用佛門的開光詞,那都是現成的。這次這麼告訴我的,我覺得是佛菩薩冥冥中對我的點化,所以我們那次給我姐姐開光,就沒有採用原來的固定的模式。所以以後我想再遇到這樣的事情,我們就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了。佛菩薩的形像供養在家裡,是常常提醒我們自己要覺悟,每尊佛像都有表法的意義。看明白了,你就知道供養佛像真正意義是什麼?是讓我們如法修行。這是真正的保佑、真正的加持。

  有同修以為請出家人,在頭上灑幾滴水,或者摸摸頭,這就叫加持,完全錯了,這是對佛法的迷惑顛倒。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這才是加持。老法師告訴我們,讀《無量壽經》,念阿彌陀佛,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,這是真正意義的加持。我們要真正明瞭供佛的真正意義、功德、好處,佛菩薩不在世間,我們都供養他,我們眼前的老師應不應該供養?供養老師也要有智慧。古德講初發心出家,成佛有餘。可是出家不久,心就退道了,就會變質,為什麼?我前幾次跟大家交流的時候,說過這樣的話,是被迷惑顛倒的信眾供養壞了,害死了。為什麼?供養的錢財太多,起了貪瞋痴慢的心,道心沒有了。是信眾把出家人害了,這個事可得引起我們的重視。如果我們這麼樣的供養出家人、供養老師,我們就把這些出家人和我們的老師送到哪去?送到阿鼻地獄去。你說這種供養能有功德嗎?不但沒有功德,福德也沒有,而且還造無量無邊的罪業。

  有的道場接受信眾的供養,是來者不拒,愈多愈好。比如說有些道場,那個庫房裡的東西比百貨商店都多、都全,時間長了用不掉,東西爛了。爛了怎麼辦?就造成極大的浪費。所以不要忘了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你這是一筆債,必須要還的債!佛經上告訴我們,對於出家人要四事供養,一是飲食,二是衣服,三是臥具,四是醫藥。我們現在不是四事供養,是事事供養,現在大多是拿金錢來供養,而且供養的數額愈來愈大。所以說佛教被毀,誰的過失?我們在家信眾有過失。這個供養很不容易,沒有智慧的人是瞎供養,不但修不到福,還造了罪業,害了別人,也害了自己。你說如果你不如法的供養,把出家的法師和老師送到阿鼻地獄去,你的歸宿是哪兒?那不不問自明了嗎?

  再說說在家人接受供養的問題,近些年來在家居士接受信眾的供養,已漸成一種風氣,而且愈來愈盛,簡直是見怪不怪。我個人認為這是佛門的一種不正之風、奢靡之風,有百害而無一利,必須堅決煞住這股不正之風。有居士接受別人的供養,還有一套理論說什麼?這是給別人提供種福田的機會。我覺得是不是有點大言不慚?為什麼這樣說?就這樣的話我們也敢說?我先建議你,弄明白你是福田還是荒地?你就是修得不錯,是塊福田,這話是不是也得由別人來說?我們自己說自己是福田,是不是老王婆賣瓜,自賣自誇?何況是福田、是荒地還得看最後一招見分曉。最後一招是什麼?那就是你能不能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這就是檢驗的最後一招。如果你不能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你就不是福田,你就是一塊荒地。你現在把自己說成是福田,讓人家來供養,你覺得合適嗎?請大家仔細掂量、掂量。我也知道我這個話是傷人的,但是不說真話又不是我的性格,所以我把真話說出來。如果有人不理解,我想也是暫時的不理解,若干年以後,或者就理解了。

  下面說第三個德號,「等正覺」,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一切諸佛修證到究竟圓滿,成佛了,其無上正等正覺,跟一切諸佛平等,故稱為等正覺,這是等正覺第三個德號。第四個德號,「明行足」,明是智慧、是解,行是六度萬行,意思就是佛的智慧、修行,解行都圓滿了。足就是圓滿、滿足,找不到絲毫的欠缺,故稱為明行足。第五個德號,「善逝」,遠離煩惱分別執著,心永遠清淨,身心都不染著這叫善逝。第六個德號,「世間解」,就是對於世間一切諸法,無論事理、體相、因緣、果報等等都通達明瞭,沒有一樣他不理解,故稱世間解,這是讚歎佛的辯才。第七個德號,「無上士」,士是讀書人、是知識分子,佛是知識分子裡最上等,沒有比他更高的,故稱為無上士,這是讚歎佛的學問。

  第八個德號,「調御丈夫」,調是調伏,御是駕御。佛對於一切眾生他有高明的手法,他能調理眾生的情緒,指導眾生修學,使一切眾生對他心服口服,丈夫就是英雄,我們做不到的,佛都能做到,所以稱為丈夫。第九個德號,「天人師」,佛不單是我們人類的導師,也是天人的老師。佛經上有記載「天人歸仰」,大家還記不記得,在前面我的講課中,曾經提到過,天人歸仰,這是第九個德號,天人師。第十個德號,「佛世尊」,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稱之為佛。具足這十種德號的稱之為世尊,世尊是總稱,世間最值得大家尊敬的人,稱為世尊。這些個名號是怎麼建立的?這些名號都是從性德上建立的,任何一個人成佛都具足這十種德號,這十種德號不是哪一尊佛的專稱。

  「在世教授四十二劫,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」,這兩句經文是說,在那個時代人的福報很大,從哪裡得知的?從人的壽命可以得知,壽命愈長福報愈大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人的平均壽命是一百歲,我們現在生活這個時代,就是我們現在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歲。世間自在王佛住世的時候人的壽命很長,世間自在王佛住世的時候,是「教授四十二劫」,就是他教化眾生是四十二劫那麼長的時間。大家想一想,他的壽命一定要超過這四十二劫,這四十二劫是他教學的時間;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是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。那你比較一下,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間,和世間自在王佛當年住世的時間,那差距很大很大,是不是這樣?可見福報因緣確實很殊勝。佛菩薩的事業是什麼?佛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學。有發心出家的人,但是出家以後沒有能力教學,怎麼辦?因為佛菩薩的事業不是教學嗎?有人出家了,但說我不會教,不會教怎麼辦?可以做護持工作,護持工作也是教學。比如一個學校,教職員工都要有,缺哪個學校也辦不成。這教職員工是一家人,是一個整體,功德是平等的,是整體的,不是哪個人的,彼此都要互相尊重,誰都不可以輕視任何一個人。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,這個團體才能真正發揮它圓滿的作用。上面這段經文就講到這裡。

  我們總結一下,這段經文主要是告訴我們什麼?佛告訴阿難,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劫以前,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,叫做世間自在王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世尊,他在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二劫,常為諸天以及世間人民講經說法。主要是介紹世間自在王佛出世了。看下面一段經文:

  【有大國主。名世饒王。聞佛說法。歡喜開解。尋發無上真正道意。棄國捐王。行作沙門。號曰法藏。修菩薩道。】

  我們先來看看『世饒王』,世是世間,饒是豐饒,「世饒王」是什麼意思?就是形容這位國王治理政績,達到民富國強,所以有世饒王的美譽。『尋發無上真正道意』,「尋發」就是隨即發起,「無上真正道意」就是無上的菩提心。什麼樣的心叫無上菩提心?就是要求成佛,普度眾生的心,就是無上菩提心。『棄國捐王』,就是捨棄國家的王位,這個棄和捐都是捨棄的意思。『行作沙門』,「沙門」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稱,含有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的意思,這裡是指出家修行的人叫沙門。『修菩薩道』,菩薩所修學的一切法門,能令眾生成佛的方法。

  佛講經時有一位聽眾是國王的身分,哪位佛沒忘了?剛才說完,世間自在王佛。這尊佛在講經時,有一位聽眾他的身分是國王,世饒王是大家對他的尊稱。可見他治理的國家非常興旺繁榮,無論是文化和物產都非常豐足,老百姓安居樂業,真正過著圓滿幸福的生活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,豐衣足食,國泰民安,所以,才對國王有這樣的美稱,世間最豐饒的國王。就這位國王他常常來親近世間自在王如來,聽佛講經說法。這個世饒王是誰?我們應該猜得到,世饒王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,以後他成佛就是阿彌陀佛。大家這回清楚了?世饒王是阿彌陀佛成佛之前他的身分,阿彌陀佛是世饒王成佛以後的身分。這個世饒王聽佛說法,他真正覺悟他不做國王,他要出家修道,這是真正的覺悟;如果他不是常常聽佛講經,他不會覺悟。因為常常聽佛講經,他又有深厚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這樣法藏比丘覺悟,所以他聽佛說法非常歡喜,逐漸逐漸的開解了。他不迷信,他也不感情用事,他的發心是建立在對一切法完全通達明瞭,在這個基礎上他才發的這個心。所以這個發心是正確的,因為這樣的學佛歷程是正確的。

  我們現在有人怎麼發心?因為遭遇挫折,遇到困難,有的坎兒邁不過去了,怎麼辦?出家、學佛去、信佛!這個發心就不是正確的發心。因為佛法是積極的,不是消極的。出家修道弘法利生,這要比做國王從事於政治更積極,做國王是救一國的人,而出家弘法利生是救全世界,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。我們要認清佛法的本質,學習阿彌陀佛的發心。棄國捐王什麼意思?就是他把王位讓給別人,自己不做。釋迦牟尼佛當年是王子的身分,也像世饒王一樣「棄國捐王,行作沙門」,修道去了。在歷代還有這樣的例子,比如說我們大家比較熟知的安世高,安世高他是安息國的王太子,安息國就是現在的伊朗,他的父親是國王。父親死了以後安世高繼承了王位,但是他只做了半年國王,就把王位讓給了他的叔叔,他出家修道去了。大家看看,釋迦牟尼佛是王子身分出家修道,安世高他是已經繼位做了國王,他把王位讓給了別人,他出家修道去了。所以這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
  安世高跟中國人的緣分很深,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他道業修成之後,他是在中國弘法,以後也是去世在中國,對於中國的佛教事業,應該說有很大的貢獻。安世高早期是譯經法師中,最傑出的一位,翻譯經典的譯經師。在他之後有鳩摩羅什、有玄奘大師,大家都知道,就這三位是最傑出的譯經師。這又是一位棄國捐王的實例。同修們想一想,世饒王、釋迦牟尼佛、安世高,他們為什麼捨棄王位,捨棄榮華富貴,選擇出家修道?我們很多人都不理解是不是?因為他們什麼都有了,什麼都不缺是不是?在這種時候他們能選擇出家。把王位、弘法兩者比較一下,弘法利生比統治一個國家好,當然要選擇好的,所以他們就做了這樣的選擇。是選擇王位還是選擇弘法?他們都選擇弘法,捨棄了王位。

  現在有的人出家阻力很大,主要來源於家裡,家人想方設法的阻撓,他們不知道這個行業好,阻撓錯了。不知道這個行業比國王、比總統的功德大得多,有幾個人能認識到這個問題?這個世界的行業最有價值、最有意義,值得我們全心全意去做。但是我們要知道,出家責任之重超過帝王、超過總統。既然肩負起利益一切眾生的責任,如果沒有盡心盡力做好,罪過就無量無邊。我剛才講的,這一段話非常重要,請同修們仔細的讀、仔細的聽。怎麼樣理解這個問題?中國有句俗話叫做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。世間其他的行業,墮地獄的機會,相對來說比較少;出家人墮地獄的機會,相對來說比較多。為什麼?因為出家人接受十方供養。大家想,十方眾生恭恭敬敬的供養你,對你是什麼樣的期望?你要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這是你的責任。你自己沒有破迷,沒有開悟,沒有離苦,沒有得樂,你何談幫助眾生?如果你做不到幫助眾生,那你出路就是墮地獄。因為什麼?因為你接受的是十方供養。所以不要小瞧了這個問題,我們現在把眼光要放遠,要想到我們的歸宿,不要想到我現在佔了什麼便宜。錢來得很容易,張手就來,甚至不用張手都有人往上送,你現在佔了這點所謂的小便宜,這「便宜」得加上引號,你造的那個罪業大了。這個罪業是什麼罪業?下地獄的罪業。

  下面我們說說,「修菩薩道」。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菩薩道?菩薩道就是覺悟之道。修菩薩道就是要修覺悟的心,真正做到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這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這三個你只要得到一個,三個就同時都得到。所以修覺心就是菩薩,修正心(正知正見的)是菩薩,修清淨心的也是菩薩,淨宗修學偏重於修清淨心。法藏比丘發心之後是真修,我們發心之後是不是真修?現在不少同修,每天念很多遍《無量壽經》、念幾萬聲佛號,再加上拜佛,這算不算真修?從形式上看有點像,從實質上不一定是真修。是不是真修看什麼?要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淨,一年比一年清淨。換句話說,你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是不是天天在減少?天天減少很不容易。煩惱輕,智慧長,這是修菩薩道。你念佛、誦經、拜佛這只是一種手段,如果通過這種手段,你的妄想、煩惱少了,心地清淨,智慧也增長了這是結果,是成績。天天念佛、誦經、拜佛,煩惱不但沒減少,反而還在增加,這就等於天天在念書,一到考試就不及格。師父老人家經常這麼說,書念沒念?念了,但是一到考試就不及格,老留級,總是畢不了業,這就沒有用。我們下功夫修學一定要有成績,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道。

  還有個問題給大家說一說,就是我們一說起菩薩,大家統統立刻想到誰?想到地藏王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,以為那樣子才是菩薩。其實他不知道我們自己就是菩薩,是不是這樣?所以你一想就是那些大菩薩們,把自己忘了,你這個想法錯了。實實在在講菩薩是誰?菩薩就是我們自己,就是眾生,各行各業都有菩薩,他們在社會的各個階層。不但有佛門菩薩,那外道裡也有菩薩,我們不說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嗎?哪一道裡都有菩薩。所以說我們對這個問題,要有個新的認識,你自己就是菩薩,這是事實的真相。如果我們知道了這個真相,才知道怎樣修菩薩行,怎樣作菩薩,菩薩就在我們身邊,菩薩就是我們自己。比如我們的身邊有家庭主婦菩薩、有校長菩薩、有學生菩薩、有法官菩薩,有企業家菩薩等等。

  所以說作菩薩不一定要出家,在家一樣可以作菩薩。我們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可以看到,那五十三參裡有五位是出家眾,其他的都是在家眾。中國有四大名山是四位大菩薩的道場,四位大菩薩大家想一想,只有地藏王菩薩示現的是出家相,其餘三位菩薩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,都是示現的在家相。說明什麼問題?說明在家的菩薩多,出家的菩薩少。如果你明瞭這個事實,你才能夠知道怎麼樣學菩薩道,怎麼樣修菩薩行。我們把《無量壽經》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都用在生活中,用在工作上,用在處事待人接物裡,你就是菩薩,這是我們對菩薩要有個新的認識。

  上面一段經文就說完了,我們也來歸納整理一下,這段經文,主要是告訴我們什麼?上面一段經文告訴我們,當時有位國王名叫世饒王,常去聽佛講經說法。聽了以後生大歡喜,而且對佛所說的道理,都能明白理解。於是發起無上的菩提心,捨棄他的王位,跟隨世間自在王佛出家修行,法名叫法藏,常常修學菩薩覺悟成佛的方法。我這節課講的,出現兩個人物,大家知不知道?一個是世間自在王佛,一個是世饒王。世饒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,阿彌陀佛,那是他成佛之前的名號。

  這一節課就講到這裡,下一課我們接著往下講。感恩大家,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