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道法師晨間講話—真信願就有真行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二十七集)  2018/12/4 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32-007-0027

  諸位同修,大家早上好,阿彌陀佛。我們今天大家繼續讀誦《感應篇》,我們目前讀誦的這個階段,大家就是要持續,所謂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」就是讀多了你慢慢就會有體會,讀經典都是這樣的。經,列為經就是它是不變的真理,所謂真理就是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。你接受它,它是這樣;你不接受,它還是這樣。事實真相,在我們六道生死輪迴裡面,就無法避免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我們修善,將來果報在三善道;我們造惡業,將來果報在三惡道。在六道裡面這是事實真相,就是善惡報業,絲毫不爽,不是說不相信,造惡業他就沒有報應了。善惡的標準在哪裡?就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提倡的,儒家《弟子規》,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佛家的《十善業道經》。印光祖師在世他提倡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報應的善書。這些善書都是根據三教經典來講的,雖然它不是佛經,但是講的內容,跟佛經的意思是完全相應的。所以四依法裡面,印祖採取依義不依語,意思一樣我們就可以依,依靠,可以依據這個來修學,這個非常重要。

  我們現在看到,三教儒釋道都是很衰弱,幾乎快沒有了,因為儒釋道三教都沒有人才,沒有聖賢出來。我們現在看到還是很多人在學,學儒家的、學道家的、學佛家的,我們佛家講大經大論也講得天花亂墜。道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我一問,學道的人他們都知道,我說你現在看道家是什麼經?回答大概都是一樣,《道德經》、《清淨經》,還有《南華經》,《道德經》是最普遍的。儒家四書、五經、十三經,大部分你問,大概有接觸過儒釋道三教的,佛教的大經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、《妙法蓮華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大乘起信論》,這大經大論大家都能夠朗朗上口。好像似乎學了三教的人也不少,甚至還有很多註解、著作出版,怎麼說沒人才?人才的標準是在哪裡?這個標準,就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業道經》,這是最基本的。

  所以你說經講得再好,學佛懂得經論很多;學道,《道德經》也講得頭頭是道,《清淨經》;學儒的,五經、十三經也講得頭頭是道,甚至很多註解、著作。但是在生活上待人處事接物,他的思想行為跟那個經都不相應,跟經不相應。譬如說我們淨宗學會,大家現在都在讀《無量壽經》,讀的人很多。讀了《無量壽經》、讀了《彌陀經》,我們是不是這樣去念佛就能往生西方?這就不一定,不知道了。為什麼說不一定?我們讀了經有沒有去理解經的意思,對經義我們有沒有理解?對經義理解了,我們有沒有依照這個經義,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?第一個就是不理解,經的意思不懂,念念念,念過去了,我們功課做完了。在生活當中,我們起心動念、我們講話、我們做事也不知道怎麼修,還是照我們原來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個習慣還是這樣。這樣實在講就是造惡業了,我們常常起貪瞋痴,造十惡業貪瞋痴,我們沒有依照經來修行,沒有去修。

  我們念佛人也常常聽經,聽經過去我自己也是犯了這個大毛病,聽到哪一句我最喜歡?五逆十惡,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去了。我現在造惡業都還沒造那麼重,臨終我來個一念十念不就去了嗎?以前我都自己這麼認為,覺得自己很有把握,因為五逆十惡臨終,一念十念都去了,我還沒有造那麼重,是造惡業但沒那麼嚴重,我一定比他容易。根據《觀經》講是沒錯,經典是這麼講的沒有錯,現在問題就是我們到臨終的時候,能不能信願念佛,能不能放得下?到臨終的時候,我們頭腦清楚不清楚、心亂不亂?這個時候能不能放得下?這就不是我們平常身體好好的時候講的話,我們身體好好的時候講得很輕鬆,我過去就是這樣的,沒問題。但是我現在為什麼體會這麼深刻?因為病了三次快死掉,大病的時候六神無主,妄念紛飛,實在講不容易!那時候你要念佛提不起來,你在病、在痛,念念都是在病痛上面,你沒有心情念佛,念不出來。念了也沒信心,也沒感應,這當中你就起懷疑了,這個是我自己親身體會到的。所以一直自己反省、一直反省,現在老了有一點點覺悟了,一點點。覺得過去都是錯了,總是圖一個僥倖,反正臨終一念十念,這個心是錯誤的,這個不能這樣的想法。

  因此我們還是要依照平常佛開示的,在我們身體好好的時候要努力來斷惡修善。念佛,我們什麼時候才有把握?念到功夫成片。什麼叫功夫成片?就是這句佛號能夠伏住貪瞋痴慢這些煩惱,把它控制住,但是沒斷,這個叫伏斷。我們在淨土法門伏斷,我們信願念佛就能帶業往生,到極樂世界再去滅斷,在這個娑婆世界先做到伏斷。因為我們念佛念到伏斷,我們跟阿彌陀佛就感應了,就可以在夢中見佛、定中見佛,見到極樂世界,那個跟佛起感應了。跟佛起感應也通了消息,我們的信心就堅定了。如果我們念佛念了幾十年,一點消息也沒有,這個自己就有懷疑了,就沒把握了。所以信願行三資糧,還是缺一不可。

  現在大陸有人提倡信願就好,行就不重要了,反正一念十念都可以去,這跟我那個想法是一樣的,那錯了。其實信跟願,你真信切願要去西方,都表現在你念佛那個行裡面,念佛這個行叫正行,正行包括所有一切行門叫助行。譬如說現在老和尚提倡這三個根,這叫助行,幫助我們念佛這個正行的,所謂正助雙修。所以這三個東西,實在講就是幫助我們念佛達到功夫成片。李炳南老居士在《感應篇圖說》,他有篇序文有講到這個,講到這個伏惑,就是說不通教理的一些婦孺(婦人、小孩),如果能熟讀《感應篇》,幫助我們念佛伏住這個惑,就是可以達到功夫成片。因為這個淺顯易懂,常常念、常常念自己就知道怎麼修,把自己一些錯誤的想法、說法、做法,慢慢給它調整過來。

  所以「念佛不改心,等於說空話」,雪廬老人過去在台中蓮社對蓮友開示,就是念佛念念念,有的甚至念了一天一夜、念二天三夜,他那個心沒有改,他那個貪瞋痴的煩惱沒伏住。隨著念佛功夫的提升,煩惱也同步的提升,甚至煩惱提升得比念佛功夫還高,這個我們也看過。所以我們修任何法門,都離不開這個最基本的,這個我們不學,實在講這一生念是念了,往生沒把握,看臨終最後一念能不能提得起來。如果那個時候提得起來,放得下,信願念佛頭腦清楚,有善識旁邊助念提醒,那是可以往生,但是總是沒把握。要有把握,我們平常就要修了,不能等到臨終,圖僥倖的心,往往可能就空過了。這個也是我們大家要共同努力的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大家在這裡讀《感應篇》,不但是求我們現前的一些人天福報。但是我們不求,是求臨終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,如入禪定,自在往生求這個,我們是求這個。我們不是求作仙,道家作仙,仙還在六道不究竟,我們求作佛那才究竟圓滿。所以我們這個也不能疏忽,三教都要這個基礎。我們現在三教其實都要學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常講,如果有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這個基礎,《弟子規》講倫理道德教育,包括四書的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,都是講倫理道德教育。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、《了凡四訓》教因果教育,因果教育輔助倫理道德教育。特別現在這個時代,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,只講倫理道德,可能遇到那種境界來,還是沒辦法的。

  倫理道德就教,譬如說你不能貪,貪是小人,不貪是君子。境界沒現前,也知道自己要做個君子,不可以做小人。但是那個境界現前,控制不了,貪心起來了繼續就還是貪,為什麼貪?因為得到好處、得到利益。但是,他只看到利,沒看到那個害,我們老祖宗講利害、利害,這個講利害。利後面有個害在,你不能只看到利,沒有去看到害。這個好像舌頭在刀口上舔蜜,那個刀很鋒利的,上面塗了蜜,貪那個蜜,沒有看到刀在那邊,結果一舔舌頭割破了,甜頭是嚐到了,但是舌頭割破了。嚐到那個甜頭是利,舌頭割破那個叫害,只想到利,沒想到害。我們取利要合乎義,合乎義是合理的利,我們才能取。如果非義之財,《感應篇》講,「如漏脯救饑,鴆酒止渴,非不暫飽,死亦及之。」你取那不合理的錢財,你不但得不到好處,你還會招感災殃。實在講就是得不償失,你得到的沒有辦法抵償你失去的,那你算盤算一算,你還會去取非義之財嗎?不會了。

  現在全世界的人,為什麼都在取非義之財?因為他不知道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,他沒有讀《感應篇》,他迷了。實際上報應也都在眼前,但是他沒有讀,他就一天到晚還是迷惑顛倒,他還是相信他自己的煩惱習氣,業愈造愈重將來墮到地獄去,三惡道畜生、餓鬼、地獄去了,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這麼看、這麼讀。所以讀經,我們一直讀、一直讀就是提醒自己,早上讀一遍是提醒,晚上讀一遍是反省。所以我們多讀,慢慢就會有體會感受,然後在生活上人事物你去觀察,慢慢隨著你年紀的增長,你的閱歷多了,人看多了,事情看多了,然後經典再對照,你就愈來愈清楚、愈明白了,的確是這樣的,信心就愈來愈堅定了,幫助我們念佛求生淨土,沒有障礙,所以還是在平常就用功。這個我們大家要記住。好,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,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